由于风控,本站老域名全部不能访问,请记住最新发布页www.naimao.top

首页

>

穆桂英平南

>

第1章、广南西路之乱

第1章、广南西路之乱

  金銮殿上鸦雀无声,群臣都默默地低着头,不敢说话。丹陛之上的宋仁宗,端坐在龙椅上,满脸怒容。在他面前的龙案上,摊着一份刚刚从广南西路传过来的塘报。塘报是征南大元帅余靖写的,报称侬智高叛军已经西折,二度攻陷邕州。宋军各路人马接连战败,损失惨重,请求朝廷再发援军。

 

  宋仁宗连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区区的僮族土司,居然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席卷了整个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兵锋直逼湖广。曾一度围困了广南重镇广州。朝廷先后派遣孙沔、余靖等大将南下平乱,不料师久无功,反而白白折了许多人马。

 

  时值皇佑四年深秋,大臣们却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这股寒意来自于皇帝的威慑,也来自于对敌人的恐惧。侬智高是一个怎样的啊?竟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连克重镇,屡败名将,兵锋之盛,竟远迈西夏铁骑。

 

  出乎群臣预料的是,宋仁宗的怒火并没有发泄出来,而是叹了口气,道:「若早知如此,当时接受侬智高内附,便也罢了。」原来,侬智高早先为广源州豪族,附于越南李朝。后因越南穷征极敛,侬智高之父侬存福忍无可忍,起兵对抗。不料被越南李太宗出兵征讨,擒杀侬存福。侬存福之妻阿侬带着其子侬智高几经周折,脱离虎口,返回广源州东山再起。原先,侬智高欲归附大宋而对抗南越,不料仁宗不纳,侬智高走投无路,便起兵反宋。

 

  广南东西两道被侬智高一呼百应,群起而应之。几月之内连克数十州县,并一度围困广州。宋廷多次派兵南下,却连折名将。不仅如此,侬智高还僭号称帝,在邕州建「大南国」,与大宋分庭抗礼。宋仁宗寝食难安,此时坐在龙椅之上,更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本道是,当了天子,便可万事无忧,却偏偏生在乱世,北有辽国虎视眈眈,西有西夏屡犯边境。如今西南又起战祸,难道祖宗立下的基业,都要毁在他一个人的手上了吗?

 

  宋仁宗还是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环视群臣,道:「可有良将,能替朕出征广西?」

 

  东西文武两列大臣,皆你瞅我,我瞧你,谁也不敢应声。

 

  宋仁宗见无人应答,便又问了一遍。但文武大臣却好似耳聋一般,依旧无人吱声。

 

  宋仁宗不由怒上心头,骂道:「一群废物!平日里领皇粮,拿俸禄,而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却无人出头!」

 

  这时,从文班里走出一人。只见他身高七尺,六十来岁的年纪,剑眉虎目,不怒自威。此人不是他人,正是百官之首,天官寇准。寇准奏曰:「启禀万岁。微臣保举一人,定能一举荡平西南,永消陛下心头之患。」

 

  「哦?寇卿所荐何人?」宋仁宗紧蹙的眉头稍缓,问道。

 

  「而今放眼四海,唯有征西大元帅狄青一人,可担此重任。」寇准答道。

 

  宋仁宗一听,连连摇头,道:「不可!狄青领陇上精骑镇守西夏。如调他南征,环庆一线虚矣。西夏国便可趁虚而入,届时战祸大矣。」

 

  寇准没有再答话。万岁说得不无道理,西夏也是一股强敌,不可小觑。如果真调狄青南征,恐怕社稷将有倾覆之危。

 

  这时,文班中又走出一人。此人身高八尺,面如锅底,头戴官帽,身披绛袍,留三绺长须,额头上明月高悬。此人道:「微臣包拯,举荐一人,可担征南大任。」

 

  宋仁宗把目光移向包拯,问道:「包爱卿所举何人?」

 

  包拯道:「天波府杨家可挂征南帅印!」

 

  宋仁宗依旧摇头道:「不可!不可!自从三年前杨宗保在西夏阵亡之后,杨家已无名将。如今府里只剩下一群老弱寡妇,宗保之子杨文广又尚且年幼,跟随狄青镇西。无人可挂帅印!」

 

  包拯道:「回万岁!不知皇上可曾记得当年大破天门阵的浑天侯穆桂英否?」

 

  宋仁宗点点头道:「朕当然记得。当年若不是她作战神勇,连破南天一百单八阵,如今又岂有朕之江山在?」

 

  包拯道:「陛下所言不差。不如让浑天侯挂征南帅印,定能旗开得胜,班师凯旋。」

 

  宋仁宗忧虑道:「只怕浑天侯有了年事,不复当年之神勇也!」

 

  包拯接道:「陛下!浑天侯穆桂英如今四十有二,正值壮年,又岂有上了年事之说?想三年前,杨宗保战死沙场,若不是穆侯带着十二寡妇西征,直逼兴庆府,使得西夏不得不递了降书顺表,又岂有今日之太平天下?由此可见,穆侯之神勇,不减当年!」

 

  一旁寇准也接话道:「陛下,如有穆桂英挂帅南征,当远胜狄青数倍!请陛下降旨,封穆侯为征南大元帅。」

 

  宋仁宗一听二人所言,甚是在理。原本他思考着,如真的没有南征的人选,便只能调狄青由陇上直下西南了。现在有了穆桂英挂帅,便无需冒险征调狄青。更何况,当年狄青只是杨宗保夫妇的一员部将而已,论能力,论条件,正如寇准所言,穆桂英比狄青更为合适。他思索了片刻,道:「既如此,便依两位爱卿所言,封穆桂英为征南大元帅。只是,何人当为先锋?」

 

  寇准道:「微臣近日接到范老夫子的来信,信中称杨文广之文韬武略,不输其父,当为可塑之才。陛下可调杨文广为征南之先锋。一来,当使杨文广之才得到施展,为国效忠;二来,杨文广尚且年幼,在其母亲麾下,可更得历练。」

 

  宋仁宗道:「如有杨家母子征南,定能分朕之忧,解朕之愁。如征南之师凯旋,当记两位爱卿一大功!」

 

  当即由尚书院草拟了一道诏书,由寇准、包拯二人举着,直奔天波府宣读。

 

  此时,穆桂英正凭栏倚靠,望着远方的天空出神。自从她十七岁嫁入杨府以来,整整二十五年,基本上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她和丈夫杨宗保的日子,也是聚少离多。有的时候刚见面,就又要忙着各自出征了。即使两人在同一军营之中,也是忙着商讨破敌之计,根本没有闲情逸致来好好地过一段二人生活。如今,杨宗保已经埋骨黄沙,永远也见不到面了。这一切,仿佛都是一场梦。她常常会这样想。

 

  而她的人生,确实也犹如梦幻一般,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缔造的神话,是无数男人穷极一生也无法企及的。抗辽,西征,无数异族勇士都在她的脚下簌簌发抖,魂飞魄散。似乎,她从未尝试过失败的滋味。但是命运却让她壮年丧夫,这像是老天强取的回报……

 

  正当穆桂英沉浸在悲伤之中时,天波府里的点将鼓却响了起来。虽然杨家已经渐渐远离了战事,但是每日早晚两次的点将还是不能免掉的。鼓声很急促,打破了波澜不惊的杨府。 

 

  穆桂英马上抖擞精神,披挂整齐,带着丫鬟杨排风一起,赶到前厅接受点将。

 

  待二人到了前厅之后,却见大厅中间已经摆好了香案。案后立着两位威风凛凛的大人。穆桂英认得这两个人,正是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和天官寇准。看这阵势,必定降下了皇上的旨意,由两位大人前来宣读。

 

  见杨家众寡妇已经到齐,包拯大喝一声:「圣旨到!畲老太君、浑天侯穆桂英接旨!」

 

  穆桂英一听包大人喊道自己的名字,急忙趋步上前,跪倒在地。而畲太君则手拄黄金龙头杖,站立在一旁。由于多年前金沙滩一战,太君七子出征,结果只回来杨六郎一人。皇帝为表彰其忠烈,特下旨令其可面君不跪。「臣妾畲赛花、穆桂英接旨!」

 

  包拯展开圣旨,朗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疆僮寇横行,侬贼肆虐,以其区区弹丸之地,欲煮海而焚,缚鸡之力,欲窥天机。朕素有好生之德,常怀悲悯之心,不忍诛戮。然丑类不识朕心,荼毒两广,屠朕子民。如朕坐视,则天下谁怀其德?不加征讨,谁惧其威?故特封浑天侯穆桂英为平南大元帅,领禁军五万,即日南下,扫平孽障。前者孙沔、余靖辈,悉受其节制。钦此!」

 

  穆桂英山呼万岁毕,双手接过圣旨,从地上起身。

 

  寇准在一旁道:「老夫恭喜穆侯,再挂帅印。」

 

  还没等穆桂英回话,畲太君接道:「老身敢问天官和包大人,南寇之势如何?」

 

  包拯摇头道:「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前者孙元帅、余元帅,久战而不建奇功。致使南寇突入广南东路,围困广州。两广之地,无不披靡。今圣上忧心,故令我等前来,请浑天侯重挂帅印,再征沙场。」

 

  穆桂英把圣旨交给杨排风,令她供于香案之上。又请两位大人到一旁落座,道:「杨府类世深受皇恩,理当为国效忠,征伐广南。然行军打仗之事,非同儿戏。不知圣上令谁为大军先锋?」

 

  寇准笑道:「穆元帅莫急!圣上已另下了一道圣旨,令人赶赴陇上,征调杨文广回京。此次南征,先锋是您的儿子!」

 

  自从杨宗保去世之后,杨文广就被派往西夏,在狄青麾下任职。这一去,已是一年多。只因陇上战事紧张,杨文广也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家和母亲、奶奶团聚了。一听皇帝特遣杨文广当自己的先锋,穆桂英心头一喜,道:「如有文广做本帅先锋,自然旗开得胜。只是不知何时开拔,请两位大人明示?」

 

  寇准道:「战事不利,州县沦丧无数,侬智高的兵锋已经直逼湖广之地。圣上的意思,等杨文广一到任,三军便即刻开拔。」

 

  穆桂英又询问了一些行军的安排后,寇准、包拯二人见天色不早,便起身告退。畲太君、穆桂英和杨家的一群寡妇太太,将两位大人送到门口。

 

  等到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黄昏的暮霭之中时,畲太君转头问穆桂英道:「桂英,此去广南,不知你有何破敌之策?」

 

  穆桂英道:「广南虽多异族,然终归是中国之人。当以战慑其威,兼之施以恩信,则不复有再乱之患矣。」

 

  畲太君点点头,她一直对穆桂英十分信任,无论是军事能力上,还在作战谋略上,都远超杨府里其它寡妇太太,甚至在四海之内,也罕有人可以望其项背。然而对于征南一事,她还是有些忧虑:「桂英,广南之地,地怪人异,不比在西北两地作战。此去征战,当小心为上。」

 

  「是!」穆桂英应道,「孙媳定当不负圣上和奶奶的厚望,旗开得胜,班师奏捷。」

 

  畲太君道:「这杨府之内的,虽然都只剩下了一些寡妇太太,但人人武艺高强,皆为将才。你今挂帅,不分长幼,不论辈份,皆由你点将,助你南征一臂之力!」

 

  穆桂英环顾四周,只见从大娘以下的一群太太,都跃跃欲试。然而穆桂英见她们都已上了年纪,不忍再让她们再受旅途沙场的苦,便道:「奶奶,孙媳此去,只要焦廷贵、孟定国二员大将即可,令让排风与我同行,定可直下南疆!」

 

  畲太君明白穆桂英的用心良苦,便点了点头。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母亲,让女儿随你一起出征!」

 

  穆桂英回头一看,见是自己的女儿杨金花,不由把眉一皱,喝道:「胡闹!还不快些回房休息去?这里的奶奶太太,哪个不比你本领强,要去也轮不到你!」

 

  不料杨金花顶嘴道:「母亲,孩儿如今也学得一身本领,思想着如何为国效忠。今日母亲要挂帅出征,正是孩儿大显身手之时。再说,孩儿跟着母亲,又能有不测?」

 

  见杨金花顶嘴,穆桂英不由大怒,喝道:「好你个妮子,吃了豹子胆,居然如此说话。看为娘不好好教训教训你!」说着,从一旁拿过一根藤条,要打杨金花。

 

  太君一见,急忙喝止,道:「桂英,难得金花小小年纪,就有忠君报国之心。你就带她一道前去,也好助你征南大事!」

 

  穆桂英急道:「可是,金花的年纪……」

 

  畲太君又接道:「金花今年也快满二十了。当年,你还不是十七岁就当了三军统帅?再说了,让金花出去历练历练也是好的。想我杨门女将,个个如男,金花又岂能例外了?」

 

  四周的太太们也道:「对呀!太君说得在理,桂英你就让金花跟你一起罢了。」

 

  听大家都这么说,穆桂英也不好拂了她们的好意,便道:「既如此,就让金花与我随军吧!」说完,狠狠地瞪了杨金花一眼。

 

  杨金花大喜,哪里看得到她母亲的眼色,兴奋地跳了起来,对着四周的长辈连连躬拜道:「谢谢祖奶奶,谢谢各位奶奶和母亲的成全!金花此去,必定奋勇杀敌,为杨家光耀门楣!」引得杨府上下,对她连连点头,赞赏不已。

 

  不数日,身在西夏的杨文广接到圣旨,便向范仲淹和狄青辞别,马不停蹄地赶回东京汴梁,先到了府中拜见了太君和母亲,再到兵部领了先锋印。

 

  这一日,五万大军云集校场,杀气腾腾。穆桂英亲自宰杀牲口祭旗,朝天誓师。令杨文广率五千精兵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又令焦廷贵为左军将军,孟定国为右军将军,汴梁府禁军总兵孙振为督粮官,杨排风为中军参赞,杨金花随侍左右。待吉时一到,三声炮响,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广南而去。

 

  十里长亭之外,大学士包拯和天官寇准设酒为穆桂英饯行。寇准道:「穆桂英奉旨南征,必能马到成功。我等在京城静候佳音,盼早日班师。」

 

  穆桂英端过酒杯,一饮而尽,谢道:「承蒙二位大人吉言,桂英纵使粉骨碎身,也必将贼首侬智高槛至京城!」

热门小说

更多热门小说

Tags:

更多
妈妈 女友 娇妻 生活 风流 妻子 都市 故事 老婆 母亲 人生 女人 欲望 堕落 调教 绿帽 重生 少妇 系统 穿越 人妻 教师 沉沦 姐姐 性福 老师 乱伦 日记 淫乱 一个 世界 江湖 后宫 女神 出轨 熟女 少年 往事 美女 美母 游戏 催眠 淫荡 传奇 极品 系列 经历 妹妹 母子 少女 情人 性爱 岳母 秘密 情缘 无限 同学 校园 真实 诱惑 儿子 男人 女儿 爸爸 夫妻 猎艳 大学 老公 天使 乡村 幸福 美艳 家庭 俱乐部 嫂子 性奴 武林 女警 总裁 爱情 淫妻 变成 暴露 日常 换妻 末世 改编 之后 丝袜 仙子 生涯 日子 之旅 欲海 幸福生活 凌辱 情事 情欲 攻略 青春 艳遇 熟母 红颜 荡妇 淫欲 天下 小姨子 回忆 神雕 修仙 母女 美丽 漂亮 不要 性事 逍遥 家族 之路 桃花 邻居 回忆录 沦陷 姐夫 爱妻 春色 警花 风月 红尘 红楼 岁月 办公室 偷情 交换 外传 禁忌 地狱 暧昧 女孩 做爱 大唐 儿媳 激情 绝色 事儿 小姐 超级 哥哥 借种 深渊 黄蓉 女侠 自白 征服 美少女 校花 情色 成长 母狗 红杏 善良 迷情 医生 官场 性感 豪门 胯下 轮回 公主 高中 之恋 人间 计划 阿姨 巨乳 疯狂 公子 温柔 上海 成熟 淫女 北京 恶魔 婚姻 熟妇 迷途 柔情 加料 男友 时代 复仇 合租 朋友 新娘 美妇 美人妻 家教 炮友 背叛 不伦 荒淫